学院要闻——我院开展“学习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读书分享会
书是航标,指往通向成功的方向;书是明镜,照出大千世界的奥秘;书是刻刀,雕出人类灵魂的精髓;愿多读书,领悟书中精华,收获幸福无限。为了进一步让我院同学们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3月28日下午,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展第一期读书分享会,学院团总支书记林稳,各班级学习委员及爱好读书的同学参加了分享会,此次活动由21级软件工程二班朱梦楠主持。
首先,由林稳作会前讲话,他表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从杏花春雨的江南到白雪皑皑的塞北,从波涛翻滚的东海之滨到风沙茫茫的西北大漠,方寸之间,便是世界。当灵魂穿越千年,当思想历经千山万水,心便灿若日月,生命便多了层意义。今天,在这水墨飘香的校园,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此次交流会来敞开心扉,互相分享书籍,交流心得。也希望今后此类活动能够多举办,在教室里,班级组织,在周末时间,学生会组织等等,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场所进行读书活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读书好氛围,促进学风建设。
接着,由主持人朱梦楠宣布此次分享会活动的开始,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按顺序邀请提前准备好的同学们一一上台分享书籍。
第一位同学是来自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班的方俊豪,他向大家分享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他表示,读过了这本书,最大的感悟是: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追求,无论成败与否,都是一个起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即使失败,也要成为一名英雄!
第二位同学是来自21级软件工程一班程保新分享了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他表示,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
第三位同学是来自21级软件工程三班的徐高泽带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指出,这是一本作者本人自传式的散文集。里面有作者突遭不幸的绝望与彷徨,有母亲对自己深沉的爱意,也有因为身体残缺、日夜呆在地坛才能知晓的美。有向死而生的从容,也有对故乡与故人的怀念等等。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希望同学们能够去阅读这本书籍,从中学到知识。
第四位同学是来自21级软件工程三班的钟平,他向大家分享了余华的《第七天》,他说到:“作者以荒诞的笔触,写下这芸芸众生。活着是艰辛的,但艰辛的生活却不至于绝望,因为命运中总会有一丝光亮。这本书虽然讽刺,却让我感受到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想必这就是余华的魅力所在,将小人物的悲惨与善良展现的活灵活现,每个渺小且平凡的人,都能在他笔下找到自我的缩影,我认为是值得二刷的一本好书。“
最后,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二班周顺康给我们分享了他喜爱的书籍,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周顺康同学介绍到,它被称为侦探小说中的“圣经”,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福尔摩斯更是成了名侦探的代名词,他与华生的搭档组合,以及“神探”的典型等,都对后世的侦探小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此类书籍,可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更为灵敏的思维习惯,同时还可以提高洞察力,锻炼我们的大脑。
第二个环节,同学们自由讨论,随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临时上台进行分享,或者和大家分享刚刚听完前面同学书籍分享的感悟及认识,大家踊跃上台,以饱满的精神诵读了经典作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场气氛热烈,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在朗读者抑扬顿挫的讲解下,带领大家走进书的世界、共享阅读乐趣。
至此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第一期线下读书分享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活动为我院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的平台,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让阅读点亮生活,用实践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