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通信技术前沿,解码数字基建密码|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1班赴新余骏通通迅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认知实习
在数字经济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理念,着力培养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4月9日,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1班走进新余骏通通迅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以“通信技术赋能数字基建”为主题的专业认知实习,深入探索通信工程与网络技术的产业实践。
认知实习伊始,工程师以“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主题,结合新余骏通参与的“渝水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案例,系统解析5G技术如何支撑工业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智能决策,并重点介绍边缘计算与网络切片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针对网络架构,工程师以企业承接的“中国铁塔数字平台设备项目”为例,对比传统三层网络与SDN(软件定义网络)的差异,详解VLAN划分、STP协议在保障网络高可用性中的作用。此外,结合公司“信创智慧5G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项目,工程师展示了物联网设备如何通过LoRaWAN协议实现低功耗广域组网,并解析了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如防火墙配置与流量加密技术等。
在企业导师带领下,同学们深入公司核心部门:网络运维中心:巨型电子屏实时监控全市数千个通信基站状态,运维人员演示如何通过SNMP协议批量配置华为交换机,并利用AI算法自动识别异常流量,展现智能运维的高效性;综合布线工坊:全自动生产线正加工六类屏蔽双绞线,工程师现场拆解线缆结构,讲解超五类与六类线的十字骨架差异,并演示FLUKE测试仪如何检测线缆传输性能;智能安防项目展厅:展示“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智慧园区安防平台”等落地案例,解析视频流如何通过5G网络低时延回传至云端,并结合AI算法实现车辆识别与行为分析。
最后,为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参与了网线制作与测试。他们还使用剥线钳、打线刀制作RJ45水晶头,严格遵循T568B线序标准,并通过FLUKE测试仪验证通断性能。工程师强调:“屏蔽层处理是抵御电磁干扰的关键,0.1毫米的误差可能导致千兆网络降速”。另外,学生还参与了交换机配置挑战。分组通过了Console线连接华为S5720交换机,使用命令行创建VLAN隔离部门流量,配置Trunk端口实现跨设备通信。
总结会上,同学们分享道:“通信网络不仅是数据的管道,更是智能社会的神经系统”“从一根网线的物理连接到虚拟网络的逻辑隔离,每一步都体现着工程设计的严谨性”。公司技术总监寄语学子:“通信工程师是数字世界的架构师,你们今天学习的每一行代码、每一组配置,都可能成为未来万物互联的基石。”
此次认知实习构建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知识链,让学生亲历通信技术从理论到落地的全流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以行业真实需求反哺教学改革,助力学子在数字新基建的蓝海中乘风破浪!
一审:伍琴兰
二审:王娟
三审:巢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