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改科研

研学益智,满载真知|AI赋能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示范项目申报精研班圆满举办

日期: 2025/08/01

为深化对“AI+课程思政”融合价值的认知,强化“AI+课程思政”的实践落地能力,促进跨校、跨学科经验交流与资源整合,培育“课程思政”创新示范的骨干力量,2025723日至729,由中教服国培(北京)教育科技院主办的AI赋能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示范项目申报精研班青岛成功举行,来自各高校的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郑智山、黄竹明、胡木兰、袁琴等教师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AI赋能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示范项目申报精研班的圆满举办,不仅推动了教育理念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提升了示范项目的申报质量与成功率,而且强化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实效。为此邀请到了各所院校优秀专家讲师来为此次活动分享经验。

线下会议室中,济南大学的丁广乾博士在授课中讲到,课程思政育人与教学创新要紧密相连,教学创新为课程思政提供多元方式,课程思政为教学创新注入价值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赋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特色凝练环节,丁广乾博士指出要立足专业特色,挖掘独特思政元素,如工科专业可结合行业发展,融入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文科专业可通过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AI赋能专业课课程思政案例构建与实施是本次精研班的重点。在进行线上学习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衣新发还分享了利用AI技术创设真实场景案例,如通过虚拟现实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同时,AI还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个性化案例推送,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

AI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方面,不少教师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验。线上利用AI智能辅导、虚拟仿真实验等工具,拓展学习时空;线下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思政教育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颖在授课中重点讲到,关于数字化赋能申报方法及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她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完善申报材料,突出项目创新性与实效性。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从目标设定、内容融入、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全面推进,形成长效机制。西北农林大学副教授张晶还讲到,数智化教学生态下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整合思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动态更新。接着,教师们还探讨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优化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等,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此次精研班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了AI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院也将以“学”为基,深化对AI+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储备;以“研”为要,搭建跨学科创新团队与项目培育机制;以“用”为本,推动技术赋能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传”为翼,扩大示范效应与校内辐射。

一审:黄竹明

二审:王娟

三审:巢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