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赋能成长,微光照亮前路|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开展暑期资助大使宣讲活动③
我是来自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一班的王烁,响应国家号召,帮扶贫困学生,我参加了此次“微光·100”资助大使宣讲活动。我也很荣幸能够成为此次资助宣传大使!
暑假返回家乡后,我一直在寻找贫困生同学,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对贫困资助一无所知,并且有些人产生了抗拒心理。为此,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河店镇河店村居民委员会第一次公布贫困资助消息时,我立即联系了村里的副书记,得到了他的支持后,在贫困资助办理现场给到场的家长和同学普及了关于贫困资助的各项内容。在此期间,我一直在给学生及家长讲解国家助学政策,并且找到了他们担心的点。哪些学生符合贫困资助申请条件?申请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我一一为他们做出了解释并妥善解决。
在跟进莘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学生资助中心2025年助学贷款须知”中关于贫困生补助政策后,我为他们讲解了更为详细的补助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指本专科国家奖学金为奖励全国招生计划内的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生每年10,000元。第二,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生每年6000元。其次是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可根据学生贫困程度分成三个档次:4800元、3700元、2600元等。第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弥补日常生活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同时学校也有校内资助、勤工助学等各种助学政策。第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个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含预科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监护人等)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随后,经资助办介绍,我走到了杨海媛同学家中。她是一位复读生,本应2024年高考但由于成绩不理想,在2025年又重新高考,最终过线,成功上了本科院校。我了解到,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二人抚养着她和刚上初中的弟弟。爷爷患有腿疾。奶奶心脏不好,前前后后做了好多次手术。弟弟基因突变,视力和听力都低于常人,一直靠吃特效药维持基本生活。为此负债累累,所以,她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来维系整个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导致她很内向,不爱说话,在得知有贫困资助宣传时又害怕别人嘲笑,担心自己不会申请,又特别想要这笔资助来供自己上大学。我看出她的为难,因此,我特地向资助办干部说明情况,资助办也给予她相应的帮助,让她顺利办理好贫困资助手续。
每一份资助的微光,都在照亮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每一次耐心的宣讲,都是在为梦想搭建桥梁。作为返家乡的大学生,我们既是资助政策的受益者、见证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用青春的声音消解迷茫,用亲身的经历诠释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困难从不是前行的终点,国家的关怀、社会的善意,永远是托举成长的力量。此刻的宣讲或许微小,但当政策的暖阳照进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当更多学子能卸下顾虑奔赴热爱,便是我们用行动书写的青春答卷,也是这场“双向奔赴”里最动人的意义。
一审:林稳
二审:王娟
三审:巢喜剑